樱之冰羽

平凡的每一天都是奇迹。

青春不朽?

今日在朋友圈看到不少同学分享了一篇关于江苏高考的文章,才知道高考制度确实是要改了。文中引用了一串往年高考试题中的句子,有的依稀有些印象。转发者也都附言一二,表达感慨。放下手机,电脑正播放着Rainbow的前奏,又想起了2014年的高考作文,关于青春,关于不朽。高昂的女声在钢琴短暂的停顿后响起,一时有些惊愕,莫名又鼻酸了起来。


备受争议的话题终结后,讨论的众人往往意犹未尽,总觉得不是滋味。对于江苏省的高考制度,学子们大概是混杂着爱与恨的。我无所谓爱恨,只是有些恍然。已然固守十年的制度即将改变,就好像宣告自己的“青春”也要终结了一般。


搜索了一下当年的作文题目,是这样的:“有人说,没有什么是不朽的,只有青春是不朽的。也有人说,青年人不相信有朝一日会老去,这种感觉其实是天真的,我们自欺欺人地抱有一种像自然一样长存不朽的信念。”


我记得自己写的题目是“青春之激情不朽”,赞美了那种想要去改变什么的、源源不断的激情。重新读这个题目,对完全没有印象的后半句话却产生了更深的感触,乃至当即落泪。我从来没有害怕过衰老,也仍旧愿意大声赞美那种毫无道理的激情。但与此同时,王小波的那几句话又远远地响起。那受了锤的牛,再也生猛不起来了。


“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。我觉得什么也锤不了我。”


我是个没什么志气的人。一路走来都秉持“顺其自然”的信条,对于明显有利的事情会默默争取,不利的事情会努力避免,负有责任就保持认真的状态,害怕麻烦所以一般会收起触角。奢望……奢望只能埋在心里。要说“想要改变什么”的冲劲,也是有的,不过大体是针对自己的,而非外界的任何。领导者的角色似乎不太适合我,我懒于开拓,怠于交流——好像从没“生猛”过。


但语言的理解可以有很多种方式,所以我又是“生猛”的。不认可其意义的事情,我不去做,甚至表达反对意见。我认为理应认真对待的,即便草草了事即可,我也要强行赋予其意义。在少有的和母亲的争辩中,她曾评价我“固执”。虽然没有其他任何人这样评价过我,但如果说见证我童年的人一定非常理解我的话,那么我确实是固执的吧。


那我可以一直生猛下去吗?我会一直保持天真吗?这事儿我没法说。过去觉得这世界运行得很健壮,后来逐渐窥见了无数坑坑洼洼的补丁和黑黢黢的漏洞。我又开始了新一轮对于“意义”的质疑,从来都想不明白,也从来都得继续活得充满干劲。我质疑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好,是否其实早已自欺欺人地抛掉了所谓天真所谓激情。


可是“自我”不是稳定的存在,“天真”“激情”也从来不是单一的定义。你隐隐期待的“纯净完美”的存在恰恰是不存在的,不存在于现实,也许也不存在于理想。裹挟着一片混沌,生存在更加广阔的混沌里。这是常态,不够纯粹,令人无奈,就如同此刻酸痛的右臂一样(只是因为给四只鸡腿去骨就这么疼,可能还因为生理期)。


是不是高悬着那么一个无法实现也无法言说的目标,即便自己做得不能令自己满意,也算是保持了“青春的激情”了呢?我就认为是了吧!


自我对话一般以苦涩收尾。不过这一次,我使用了感叹号,这是积极的体现。因为,我就是相信,人们可以毫无道理地保持青春的激情,保持对生活的激情。


/ 随想
评论

© 樱之冰羽 | Powered by LOFTER